财政动态
以全流程电子化驱动政府采购智能化 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、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
发布时间:2023-06-29
近年来,许昌市财政局坚持“企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, 着力构建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“线上运行、操作留痕、行为追溯”的一站式交易与监督管理,以全流程电子化驱动政府采购智能化,让“数据上高速”、采购人和供应商少跑路、少费时、少花钱,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。
一、以电子化驱动智能化,提升服务效能
从申报采购计划、确定采购方式和组织形式、委托代理机构,到采购公告发布、采购文件下载、投标文件上传,到开评标、评审专家抽取、合同备案、验收确认、资金支付,实现全流程电子化、可视化操作。在服务采购人方面。各级采购单位通过在线委托、签订采购协议、修改采购文件、确认采购结果、查询项目进度,有效缩短了项目周期。同时,在线点选所需招标文件,打包并刻录光盘即可完成归档工作。在服务供应商方面。投标供应商通过许昌市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,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采购文件下载、线上编制投标文件、投标文件递交、远程开标解密、采购合同签订、中标通知书领取、线上投标等采购活动,实现“零跑腿”采购.同时,可通过“i许昌APP”,随时随地掌握招标公告、结果公告等项目动态。
二、以电子化驱动标准化,降低投标难度
全力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建设,实现网上招、投、开、评、定 5 个基本交易环节和绑、拦、查、抽、监 5 个辅助交易环节网上办理不见面,服务事项线下无交易,全面实现“全程网办”。首先,辅助化交易。推行采购项目基础数据结构化、模块化,实现了采购文件、采购公告、投标文件、结果公告、中标通知书等文件资料系统辅助生成。同时,将内控制度嵌入电子交易系统,实现实时控制、及时预警、精准锁定、有效制约,提升了采购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。第二,一体化平台。搭建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交易平台,各方市场主体在平台上“一处注册、全市互认”、“一次登录,全网访问”,全市政府采购实现一套系统、一套规则、一套流程、一套标准,交易服务全城通办、全市同质。第三,同步化监管。全市各级财政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接,实现了交易全过程信息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、实时交互,打破政府采购执行与在线实时监督的屏障,形成了服务、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又密切配合的格局。
三、以电子化驱动远程化,节省投标成本
全面推行常态化电子开评标、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,评审专家“隔空”评审,全域远程异地评标“云”上起舞。首先,制度先行,协同联动。出台《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关于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通知》等文件,供应商“足不出户”,即可远程对投标文件进行解密,完成开标过程,实现了“零距离”投标,有效节省了供应商投标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,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升。第二,提升服务,强化保障。按照远程异地评标标准,安排专项经费,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,配齐评标计算机、音频通话、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,共增设了远程异地评标室7个,机位30个,可实现同时与5个地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活动。第三,持续推进,常态运行。由原来同一项目评标专家、业主代表集中于同一评标室评标,改为分散在不同评标室独立评标,实现了由“全流程电子化交易”向“全网跨境线上交易”的飞越,有效解决了“熟面孔”“本地圈”等人为干扰,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。
四、以电子化驱动透明化,畅通信息渠道
围绕打造阳光采购,实现政府采购信息规范化管理、透明化运作。首先,推行“承诺+信用管理”准入制。对于通过互联网或者相关信息系统查询到的标准化证明材料,供应商可直接承诺是否满足相应条件,无须提供详细证明,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,提高企业参与便利度。第二,信息无死角公示。全面公开采购项目公告、采购文件、预算金额、采购结果、质疑投诉处理和行政处罚结果等信息;评标结束后,将评审专家姓名、打分明细、政策性加分等信息予以公开,促使专家认真履行评审职责,公开力度在全国最为彻底。第三,全程可视留痕。采购人、供应商、评审专家和采购工作人员实名登录电子交易系统, 采购文件每一处修改、投标文件的每一次撤回、评标专家的每一处评审、项目负责人的每一步业务操作都在系统留痕,避免了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, 满足在线实时监管和事后查证需要,提升了采购工作的透明度。